12職教網:包含各種考證等職教知識

網站首頁

您的位置:首頁 職業(yè)資格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 → 2023年06月17日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《廣播電視基礎知識》

2023年06月17日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《廣播電視基礎知識》

2023/06/17 作者:匿名 來源:本站整理

2023年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《廣播電視基礎知識》6月17日專為備考2023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考生準備,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,逐步提升考試成績。

判斷題

1、播音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?( )

答 案:對

2、播音中,播音員是播音創(chuàng)作的主體,稿件和聽眾是客體?( )

答 案:對

3、播音是門說話的藝術?( )

答 案:對

單選題

1、中國網絡電視臺(簡稱CNTV)是中國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,它以視聽互動為核心,是一個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于一體的全球化、多語種、多終端的()。

  • A:網絡視頻公共服務平臺
  • B:電視節(jié)目播出與運營機構
  • C:交互式電視機構
  • D:多媒體節(jié)目視聽平臺

答 案:A

解 析:中國網絡電視臺(ChinaNetworkTelevision,簡稱CNTV)是中國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,是以視聽互動為核心、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于一體的全球化、多語種、多終端的網絡視頻公共服務平臺。

2、關于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,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()。

  • A: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,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
  • B: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,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
  • C:人民性大于黨性
  • D: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政治概念

答 案:C

解 析: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、統(tǒng)一的。從本質上說,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,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。黨性和人民性都是整體性的政治概念。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,人民性體現(xiàn)在黨性之中。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,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。黨性來源于人民性,黨性引領人民性。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同堅持新聞工作的人民性,不僅在理論上是統(tǒng)一的,在實際工作中也是可以努力做到統(tǒng)一的。用黨性代替人民性,或者用人民性代替黨性的觀點,都是不可取的。

3、我國新聞事業(yè)的基本性質、指導方針、根本任務,決定了新聞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把()放在首位。

  • A:評論引導
  • B:經濟效益
  • C:社會效益
  • D:輿論監(jiān)督

答 案:C

解 析:社會主義新聞事業(yè)的基本性質、指導方針、根本任務,決定了我國新聞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,努力實現(xiàn)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(tǒng)一,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貫主張。

多選題

1、廣播中音樂的存在形式有()。

  • A:節(jié)目配樂
  • B:實況音樂
  • C:音響
  • D:音樂節(jié)目

答 案:ABD

解 析:在廣播中,音樂的存在形式包括:①音樂節(jié)目,指專門提供音樂審美供受眾欣賞的節(jié)目,不為廣播所專有;②節(jié)目配樂,主要擔負在節(jié)目中配合、輔助其他傳播要素的功用;③實況音樂,是新聞事實的有機組成部分。

2、以下哪種人員屬于新聞從業(yè)者?()

  • A:新聞傳播的管理人員
  • B: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
  • C:新聞產品的推銷人員
  • D:新聞學術研究人員

答 案:ABCD

解 析:新聞從業(yè)者,廣義上講,是指以采集、制作、傳播新聞信息及其相關活動為專門職業(yè)的工作人員。從狹義上講,則是指從事新聞采編一線的人員。其范圍包括:①新聞信息采編播的業(yè)務人員;②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;③新聞產品的發(fā)行推銷人員;④新聞事業(yè)的管理人員;⑤新聞教育和新聞學術的研究人員。

3、法律規(guī)范調控新聞工作者職業(yè)行為的形式包括()。

  • A:憲法
  • B:條例
  • C:決議
  • D:法律

答 案:ABCD

解 析: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(guī)范,它對新聞工作者職業(yè)行為的調整與控制,完全有別于新聞職業(yè)道德規(guī)范。它以服從為前提,以制裁為后盾,通過強制力來保證實施。法律規(guī)范有多種形式,包括憲法、法律、條例、決議、規(guī)章、命令等。

主觀題

1、廣播電視新聞増加報道信息量的辦法就是増加新聞條數(shù)。

答 案:這一觀點是錯誤的。信息量包括報道的數(shù)量和質量。作為現(xiàn)代傳媒的電視新聞報道,其實就是一個信息采集、傳遞與接收的過程。解說詞的寫作中,一方面要在有限的篇幅內傳達更多的信息,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在較短時間內的信息流量超載而讓觀眾產生迷惑。因此,廣播電視新聞增加報道信息量的辦法不能只單純地增加新聞條數(shù),還應當在質量上做提升,提高分析力度和報道深度。

2、廣播電視新聞節(jié)目中可以采用“情景再現(xiàn)”。

答 案:這一觀點是正確的。(1)“情景再現(xiàn)”作為一種電視表現(xiàn)手段,它的運用可以充分發(fā)揮如臨其境的電視特點,使原本消失的現(xiàn)場,真實般地再現(xiàn)在觀眾面前,增強了節(jié)目的可視性和吸引力。
(2)“情景再現(xiàn)”還可以彌補因采訪條件、拍攝難度的影響,而造成沒有新聞現(xiàn)場的缺失。新聞的真實性是指新聞報道對客觀事實所作的真實的反映,它是具體真實與總體真實性的統(tǒng)一。它既反映事物真實的現(xiàn)狀,又符合事物發(fā)展趨勢。
(3)“情景再現(xiàn)”首先是建立在“有其事”的基礎上的。也就是說電視再現(xiàn)的情景是過去客觀存在、發(fā)生過的事實,只要它再現(xiàn)的事實是客觀發(fā)生和客觀存在的,它就沒有違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。
(4)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在采用情景再現(xiàn)手段時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,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(jù),不編造新聞,不歪曲、夸大事實。避免因情景再現(xiàn)造成夸大、片面、主觀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。

3、自由是天賦人權,新聞自由作為其中的一種,應該是絕對的,抽象的,不受任何控制。

答 案:這一觀點是錯誤的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,新聞自由是具體的,相對的,并且要受到制約,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(1)新聞自由是一個階級范疇。新聞自由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體的;不是絕對的,而是相對的。在階級社會里,只有一定階級的新聞自由,沒有超階級的、絕對的新聞自由。一個階級的新聞自由,總是建立在剝奪另一個階級的新聞自由的基礎之上的。一個階級的新聞自由,是以另一個階級的不自由、喪失自由為條件的。
(2)新聞自由是一個歷史范疇。新聞自由的提出和發(fā)展都是歷史的產物,它存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,而不是永恒的東西。新聞自由的歷史發(fā)展過程總是和社會發(fā)展的總趨勢密切聯(lián)系。新聞自由是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新聞統(tǒng)制的斗爭中提出來的。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新聞統(tǒng)制中接過這面戰(zhàn)旗并寫上無產階級的要求。到了共產主義,階級和階級差別消亡了,人人都能享有最充分的新聞自由,到那時,民主越完全,它也就越迅速地成為不需要的東西,越迅速地自行消亡。
(3)新聞自由是一個政治范疇。和別的自由、民主一樣,新聞自由既是目的,又是手段。在一定歷史時期和斗爭階段,新聞自由是努力爭取的一個目標,各個階級都把它寫入自己的斗爭綱領之中。但是歸根結底,新聞自由并不是最終目的,而僅僅是一種手段。新聞自由就成了爭取更高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一個武器、一個階梯。新聞自由對于每個公民而言,都是極為可貴的基本權利。
(4)新聞自由始終與責任義務相伴。對于新聞媒體、新聞從業(yè)者來說,追求新聞自由,就意味著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,這樣的自由才是正當?shù)淖杂?。不負責任的自由,是無限制的自由,就會導致對新聞自由的濫用。

論述題

1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必須把好關、把好度,其具體含義是什么?

答 案: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一門科學,必須按照規(guī)律辦事。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。不管是主題宣傳、典型宣傳、成就宣傳,還是突發(fā)事件報道、熱點引導、輿論監(jiān)督,都要從時度效著力、體現(xiàn)時度效要求。
(1)時:掌握時機節(jié)奏。時,就是時機、節(jié)奏。精準把握時機、節(jié)奏,對做好新聞工作至關重要。準確把握新聞報道的最佳時機,在合適時間編發(fā)合適的報道,才能充分利用新聞資源,有效回應公眾關切,實現(xiàn)報道價值的最大化。時效決定成效,速度贏得先機。沒有時效性就沒有新聞。
(2)度:把握力度分寸。度,就是力度、分寸。新聞報道該造勢的要造勢,但不能在個別用詞上大造其勢;該突出的要突出,但不能渲染過頭,都搞成排浪式宣傳;該有力度的要有力度,但不能大轟大嗡,不能為取悅受眾而“失向”、因盲目介入而“失準”、為吸引眼球而“失真”、為過分渲染而“失范”、為刻意迎合而“失態(tài)”。要因事制宜、因時制宜,精準研判輿情,恰如其分地掌握輿論引導的密度和尺度,既不把大事說小,也不把小事說大。什么問題適宜在什么范圍內報道,什么問題適合強化報道、什么問題適合淡化報道,要認真研究,掌握好火候。需要區(qū)別不同情況、不同內容,合理運用媒體和宣傳方式,有的需要各類媒體和各種方式一起上,有的更適宜傳統(tǒng)媒體發(fā)聲定調,有的則適宜網上來網上去,這些都要視情況而定。掌握新聞輿論引導的“度”是做好新聞工作的基本功。
(3)效:講求效果實效。效,就是效果、實效。新聞輿論工作最終要看效果,這個效果就是群眾口碑好、社會共識強。要抓住涉及治國理政的戰(zhàn)略問題、廣大群眾關注的現(xiàn)實問題、國內外發(fā)聲的熱點問題,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、情感交流的共鳴點、利益關系的交匯點、化解矛盾的切入點,不斷提高工作實效。做好新聞輿論工作,要講求藝術、改進方法,注重聯(lián)系實際闡釋理論、圍繞關切解讀政策、針對問題解疑釋惑,增強說服力、感染力。對一些重大敏感問題,要掌握好介入點,把握節(jié)奏、順勢而為,防止形成炒作。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要以宣傳效果為最終目的,改進方法手段,實現(xiàn)傳播效果最大化。要堅持全局視野、百姓視角,把宏觀敘事和新聞故事結合起來,把政策解讀和民生解答結合起來,讓新聞報道更輕快、更活潑、更亮眼,新聞評論更新穎、更精辟、更務實,新聞傳播方式更鮮活生動、更接地氣、更有活力,不斷增強新聞報道的貼近性和吸引力。

2、請談談新聞工作者三貼近和三深入的關系。

答 案:(1)“三貼近”原則黨的十六大以來,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新聞宣傳要堅持“三貼近”,即貼近實際、貼近生活、貼近群眾。從“三貼近”入手,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,提高輿論引導水平,這是新聞宣傳工作貫徹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(xiàn),也是新聞工作者轉變作風、改進文風,增強宣傳的針對性、實效性和吸引力、感染力的重要途徑。
“三貼近”是一個相互聯(lián)系的有機整體。貼近實際,就是堅持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,把回答和解決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作為中心任務,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好地體現(xiàn)時代性、把握規(guī)律性、富于創(chuàng)造性;貼近生活,就是深入到火熱的現(xiàn)實生活中去,關注生活中的重大問題,使宣傳思想工作充滿生活色彩,富于生活氣息,反映生活本質;貼近群眾,就是深深扎根群眾,把握群眾脈搏,了解群眾愿望,說群眾想說的話、想聽的話,使宣傳思想工作可親可信、深入人心。
(2)“三深入”原則
“深入生活”“深入群眾”“深入實際”是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提出的一個基本觀點。毛澤東指出,我們的文藝是為“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”,為“最廣大的人民大眾”服務的。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,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,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、深入實際斗爭的過程中,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,逐漸地移過來,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,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”。毛澤東強調,人類的社會生活“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”。毛澤東號召,“中國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,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,必須到群眾中去,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,到火熱的斗爭中去,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,觀察、體驗、研究、分析一切人,一切階級,一切群眾,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,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,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(chuàng)作過程”。
(3)“三貼近”和“三深入”的關系
目前,新聞戰(zhàn)線推行的“三深入”活動,實際就是踐行“三貼近”的具體表現(xiàn),是新聞工作者通過深入實際、深入生活、深入群眾,接地氣、長靈氣、出生氣的一個過程,也是記者感受時代脈動、吮吸生活醇香、傾聽群眾心聲的極佳途徑。
“三貼近”的內容十分豐富,其本質和核心就是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?!叭N近”的實際就是根基,生活就是源泉,群眾就是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、深入生活、深入群眾,才能推進“三貼近”的發(fā)展,求得“三深入”的實效。實踐“三貼近”的關鍵在于“三深入”,要深入實際、深入生活、深入群眾,以“三深入”推動“三貼近”,以“三深入”求得“三貼近”。

3、如何治理當前存在的新聞失實現(xiàn)象。

答 案:“真實性作為新聞的基本屬性,是由新聞自身的規(guī)律所決定的,是廣大受眾的要求,也是報紙、電臺、電視、網絡、通訊社等媒體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。”而網絡虛假新聞的增多擾亂了新聞秩序,使得大眾失去了對媒體原有的尊重和信任,對社會的健康發(fā)展十分不利。因此抵制虛假報道,從根本上杜絕網絡虛假新聞的滋生蔓延,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(tài)已成為促進新媒體健康發(fā)展的當務之急。在這方面主流媒體要勇于肩負使命,率先垂范,成為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中流舐柱。(1)黨報等主流媒體主辦的新媒體要設立并強化“新聞把關者”角色,對未經核實的網絡新聞不“背書”,不轉載。新媒體也要像傳統(tǒng)紙媒一樣設立編輯部或總編室,抽調精兵強將充當“新聞把關者”角色,加強對新聞的編輯審核。在轉載、引用微信、微博等自媒體新聞時,應加強實地核查與證明,決不能簡單地復制粘貼。如距離太遠無法派出記者實地采訪,至少應同當?shù)匦麄鞑块T聯(lián)系,通過電話等采訪相關當事人或事件目擊者,核實新聞事件是否存在,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原因、結果等新聞要素是否真實。如發(fā)現(xiàn)相關新聞虛假,則應及時出面澄清,使虛假新聞無法進一步傳播和蔓延,將不良社會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。
(2)要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,規(guī)范新媒體經營與新聞傳播之間的關系。有人說,現(xiàn)在是資本為王的資本媒體、商業(yè)媒體時代,也是“人人都有麥克風”的自媒體時代,再提出黨管媒體意義不大;還有人說,堅持黨管媒體,主要是針對黨和政府主辦的重點媒體而言,對其他媒體并不適用。我們認為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。一直以來,新媒體出現(xiàn)了較多的虛假新聞,同某些新媒體把盈利放在第一位,把媒體的社會責任放在第二位的經營方針是分不開的。筆者認為,在堅持黨管媒體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上,新媒體沒有例外。就新媒體而言,不僅時政新聞要講導向,娛樂類、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。
把黨管媒體的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,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法治“網”,即通過政策法規(guī)的完善和執(zhí)行,加強互聯(lián)網信息內容管理,依法治理網絡空間。有關部門應抓緊實施對互聯(lián)網的立法管理,對利用微信、微博等新媒體進行造假、傳謠和轉發(fā)虛假新聞者進行嚴肅處理和處罰。“要壓實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的主體責任,決不能讓互聯(lián)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、造謠生事的平臺?!币ㄟ^依法治“網”,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,為真實新聞的傳播創(chuàng)建一個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
(3)在新媒體時代,仍要強調腳底板下出新聞。對于媒體從業(yè)人員,要堅持去一線、走基層,靠腳力、眼力、筆力寫出真實精彩的新聞。應該指出,互聯(lián)網對獲取新聞線索具有重要意義:“一方面,它本身就是大眾媒介,各門戶網站的新聞報道可以成為線索的來源;另一方面,網上論壇、博客發(fā)布的所見所聞、所思所感,都是鮮活的新聞素材?!比欢挛锒加袃擅嫘裕ヂ?lián)網獲取信息的便捷快速也讓不少媒體人開始變懶了,習慣從網上復制、粘貼,稍加編輯,甚至原封不動在自家的媒體上發(fā)布。由于信息量的增長,記者在篩選、編輯新聞時隨意性加大,往往導致把材料中不嚴謹不科學的內容也原封不動地掛到網上,為虛假新聞的產生與迅速擴散埋下了隱患。因此,在新媒體時代,媒體從業(yè)人員,更要深入一線采訪,獲取第一手新聞素材,這樣才能避免以訛傳訛地傳播虛假新聞。

網友評論

0
發(fā)表評論

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

精彩評論

最新評論
?